返回上一页

资讯详情

取消

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农业农村部:抓好“三聚一创”,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阿姆斯 2018-07-31 05:45
7月26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杨礼胜、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抓好“三聚一创”,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640-1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如何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问题时,杨礼胜表示,要把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持续推进,甚至由零增长提升为负增长,需要做好“三聚一创”:
一是聚焦重点,聚焦果菜茶等化肥使用量大的园艺作物,特别是核心产区、核心产地和品牌基地;
二是聚合资源,充分利用农业农村部现有的项目渠道,支持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有机肥就地还田利用;
三是聚集力量,努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涉农部门参与,上下联动,多方支持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四是创新机制,重点扶持一批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助、金融创新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工作。

畜禽粪污初步实现资源化利用,300个大县整县推进
640-2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据王俊勋介绍,农业农村部自2017年启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以来,做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制度安排,构建起“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体系。
二是扎实推进大县治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的支持下,启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截至目前,已支持了300个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选择4省市开展整省推进,5个地级市开展整市推进。
三是促进末端利用,在肥料化利用方面,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支持果菜茶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使用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在能源化利用方面,支持建设规模化生物燃气,大型沼气工程500多个。
四是创新监管手段,建立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实现畜牧大县、规模养殖场监管全覆盖,对大规模养殖场进行在线监管。

王俊勋表示,今后还将做好三项工作,落实属地责任管理,对省级人民政府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开展考核;加强工作指导,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和第三方处理机构粪污资源化提升资源化利用能力,探索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种养循环发展,要求畜牧大县制定种养循环发展规划,促进种养业在布局上相协调,健全完善畜禽粪污还田利用和检测标准体系,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有机肥。
    
秸秆综合化利用成效明显,农用为主多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640-3
针对记者提出的秸秆综合化利用问题,廖西元指出,目前全国主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8.24亿吨,综合利用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我们要处理800万吨秸秆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使用商品能源的量逐步增加,导致秸秆炊事采暖用量不断减少,此外秸秆具有季节性特点,茬口紧,离田、还田储运成本高,综合利用难度大。

据介绍,为解决秸秆利用问题,农业农村部坚持秸秆农用为主,五化并举,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实用技术,探索有效模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会同财政部设立秸秆利用综合专项,2016年以来投入资金38亿元,补助支持240个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加大秸秆还田、离田等机具补贴力度;2017年共安排秸秆粉碎还田机、捡拾打捆机,购置补贴4.6亿元。
二是实施东北秸秆处理行动,针对东北地区秸秆总量大,还田技术慢,离田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开展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重点围绕提高秸秆农运水平、收储运专业化水平,综合利用标准化水平和市场化利用水平,建立了71个示范县,打造了20个样板县。
三是强化技术支撑,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内增设秸秆综合利用岗位科学家,推动组建东北区域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协同创新联盟,开展科技攻关,组织专家组与12个试点省开展技术对接,印发秸秆全量化利用技术导则,发布秸秆农运十大模式,加快技术模式推广应用。下一步,将坚持秸秆利用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不断提升秸秆农用水平,着力提升秸秆收储运专业化水平,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加快培育秸秆收储运社会化组织,提高就地就近综合利用水平。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形成从农作物品种、种植、收获、秸秆还田、收储到利用等全链条、全过程的技术规范和装备标准。